一、劳动合同主体全称?
什么是劳动合同主体
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劳动合同的签订主体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1)劳动者,应是年满十六周岁的公民。某些特殊行业(如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可以根据需要招收未满十六周岁的人员,但需经劳动人事部门审批。
(2)用人单位,必须是依法设立的企业事业组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者个体经济组织。
另外,原劳动部颁发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六条至第十五条对如下劳动合同的签订主体作了特别规定:
(1)富余人员、放长假的职工。
(2)非在岗但仍保持劳动关系的人员。
(3)请长病假的人员。
(4)停薪留职人员。
(5)党群专职人员。
(6)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
(7)勤工助学的在校生。
(8)用人单位分立或合并的处理。
(9)派出到合资、参股单位的职工。
(10)租赁经营、承包经营的企业职工。
二、招投标聘请物业公司的主体是谁?
物业项目首次招投标招聘物业公司的主体是开发商,因为在项目的开发建设期间,开发商是最大的业主,因此开发商有权利通过招投标确定前期物业服务公司,进行前期物业服务,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到期后,由业主委员会为主体通过招投标选聘物业公司。
三、劳动合同的主体具有平等性嘛?
对,劳动关系主体之间具有法律上的平等性。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市场规则,地位平等原则、依法订立,手续齐全的原则。同时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具有排他性。
四、劳动合同主体变更工龄怎么算?
合同主体变更并不影响合同的有效性,安心地认真履行下去就好了。至于说工龄怎么算?
只要合同的用工单位方在继续为你缴纳社保,没有停顿和中断,那么,工龄还会连续下去。除非社保费缴纳中断,工龄计算就会受影响。
五、劳动合同变更主体法律怎么规定的?
劳动合同变更主体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1. 变更劳动合同必须在劳动合同有效期内进行。
2. 必须遵循《劳动法》规定的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变更原则。
3. 必须遵循法定程序,首先由一方当事人依法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变更劳动合同的建议,并说明变更的理由和修改的条款,请求对方限期答复;然后由对方当事人在限期内给予答复,表示同意或不同意变更,或者建议再协商解决;最后经双方当事人充分协商达成一致协议后,签订书面协议,双方签字盖章,变更协议即行生效。
4. 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时,须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
5. 变更劳动合同后,原条款不再具有法律效力,但原劳动合同的其他条款仍然有效。
六、劳动合同主体变更重新签订劳动合同有必要吗?
可以签新合同也可以维持原合同不变,因为原合同同样是有效的。 具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如下:
1、第三十三条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2、第三十四条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
3、第三十五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七、业委会是否是劳动合同主体?
业委会不是劳动合同主体。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条,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三条的规定,以下主体属于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的范围:
1.企业
2.个体经济组织
3.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
4.国家机关
5.事业单位
6.社会团体
7.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
8.基金会
业主委员会明显不属于前述8种主体中的7种——即“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基金会”。
八、劳动合同主体变更算签订次数吗?
不算
合同主体已经发生了变化,不算是签订2次合同。
变更劳动合同期限不属于续签。
1、续签合同要就全部条款经双方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后方能签订,而变更期限仅就此一项双方协商一致即可,原合同其他条款继续履行。
2、续签合同时,达不成一致意见,原合同终止履行,单位可不付经济补偿金。变更合同期限双方达不成一致意见变更不成,原合同需继续履行到合同到期。
3、续签合同必须是在合同到期时,而变更合同期限必须在合同期限内进行变更。
4、续签合同是再次签订合同,也就是至少算第二次签订合同,将来或许受二次合同后再签合同须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而变更合同期限既满足双方在期限上的约定,又不受第几次合同的限制。
5、如果是派遣合同则不受几次合同限制,原则上可采用续签合同,按规定续签合同期限必须两年以上。而变更合同期限则不受必须二年以上期限的限制,特殊情况下可以根据用工单位的实际需要来变更合同期限。
6、续签合同对劳动报酬的约定可以维持原约定,也可高出原约定;而变更合同期限,原合同继续履行,劳动报酬原约定仍然维持不变,继续履行。
九、不适用劳动合同法的主体有哪些?
1、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公务员依法行使国家职权的行为,不是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而国家职权不能作为合同的对象,从而不能把公务员视为雇员。我国当前采取的是公务员和非公务员分别立法的模式,公务员劳动关系,由《公务员法》和其他法律加以规范。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工作人员(如工、青、妇等社会团体的机关工作人员)也不适用《劳动合同法》。
2、农村劳动者(或称农业劳动者、农民)
毫无疑问,农民属于劳动者的范畴,但农民劳动关系是否由《劳动合同法》调整,争议很大。现在立法的态度是,农村劳动者通过家庭联产承包合同确定其权利和义务,农民与村民委员会之间不属劳动关系,不受《劳动合同法》调整。但是如果作为乡镇企业的职工或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与相应的企业、雇主之间形成的劳动关系,仍应是《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3、现役军人
正在服役的军人肩负着保卫祖国和人民安全的重任,这是符合服役条件的公民应尽的义务,所以,现役军人不适用《劳动合同法》。
4、家庭保姆
家庭保姆是否适用《劳动合同法》,各国规定不同,有的国家规定家庭保姆适用,但大多数国家规定家庭保姆不适用,我国规定家庭保姆不适用《劳动合同法》
十、劳动合同制度的监督主体包括哪些部门?
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权属于当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在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应当听取工会、企业方面代表以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相关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 第七十三条规定: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负责全国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在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应当听取工会、企业方面代表以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七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下列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一)用人单位制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及其执行的情况; (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 (三)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遵守劳务派遣有关规定的情况; (四)用人单位遵守国家关于劳动者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五)用人单位支付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报酬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 (六)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监察事项。 第七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实施监督检查时,有权查阅与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有关的材料,有权对劳动场所进行实地检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 劳动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应当出示证件,依法行使职权,文明执法。 第七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卫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用人单位执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