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合同网

事业单位合同制考察是怎么进行的?

162 2024-03-06 17:08 admin

一、事业单位合同制考察是怎么进行的?

事业单位合同制员工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组织考察的。基本上都是根据事业单位的岗位需求,集中对应聘人员进行一轮技能测试,选出符合单位要求的人员,再由事业单位主管人事工作的部门签订劳动合同后,基本上也就能够顺利入职了,不存在组织考察的程序。

二、国企全民合同制员工几年签一次合同?

国企的全民劳动合同制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没有具体的规定。

一般情况下初次签订劳动合同,约定合同期为一年;再次签订劳动合同有可能是三年期,也有可能是5年期,再次签订一年期限的劳动合同也是可以的。

但是国企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满10年以上的,就可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三、劳动合同续签反馈表填写?

1、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给劳动者写评价,应当客观公正,可以依据劳动者的平时表现,以及日常的绩效考核为依据进行评价;

2、续签意见,可以选择写同意续签,或者不同意续签;如果用人单位不愿意续订劳动合同,而劳动者要求续订,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四、长期病假人员事业单位考核格次如何确定?

病假、事假、旷工、受处分、处罚等期间以及年度考核确定为基本称职、不称职等次人员的绩效工资发放,按以下规定执行:工作人员按照国家及我市相关规定休年休假、产假、婚假、丧假、探亲假期间,绩效工资固定部分照常发放;绩效工资考核部分根据本人的绩效考核结果和单位的分配办法发放。

1.工作人员病假、延长产假累计超过6个月及以上的,从次月起连续6个月基础性绩效工资固定部分按70%计发,当年(度)不享受绩效工资考核部分;病假、延长产假累计超过4个月未达到6个月的,从次月起连续4个月其基础性绩效工资固定部分按80%计发,当年(度)绩效工资考核部分不得超过同类人员的70%;病假、延长产假累计超过2个月未达到4个月的,从次月起连续2个月其基础性绩效工资固定部分按90%计发,当年(度)绩效工资考核部分不得超过同类人员的90%;病假、延长产假在两个月以下的,其绩效工资发放按照单位制定的相关绩效考核规定办理。

2.一个月中事假累计超过7个工作日不足10个工作日的,次月其基础性绩效工资固定部分按50%计发;事假累计达到或超过10个工作日的,次月其基础性绩效工资固定部分停发,不享受绩效工资中按月考核部分。

3.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确定为基本合格的,其次年(度)绩效工资中基础性绩效工资固定部分按90%计发,绩效工资考核部分不得超过同类人员的60%;年度考核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人员,其次年(度)基础性绩效工资固定部分按70%计发,不享受绩效工资考核部分。

4.受党纪政纪处分的,按下列情形处理:受到党内警告或行政警告处分的,扣发3个月绩效工资固定部分,6个月不享受绩效工资中按月考核部分;受到党内严重警告或行政记过,记大过处分的,扣发6个月基础性绩效工资固定部分,一年(度)不享受绩效工资考核部分;受到撤销党内职务或降职以上处分的,扣发当年基础性绩效工资固定部分,两年(度)不参与绩效工资考核部分。

5.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强制收容教育、强制戒毒、羁押期停发所有绩效工资。经审查核实后,如不构成刑事犯罪未受到行政处罚或党纪政纪处分的,补发其停发的绩效工资。

6.既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又受到行政处罚的,按其中影响期限长的期限扣发或停发绩效工资。

五、三项制度改革后解除合同职工怎么办?

三项制度改革是指企业改革中的三项重要任务,包括人事制度改革、工资制度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在这三项制度改革之后,部分职工可能会面临合同解除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解除合同的职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应对:

1.了解相关政策:首先,职工应当了解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劳动合同解除的相关政策法规,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了解内容包括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程序、经济补偿标准等。

2.沟通协调:在解除合同前,职工应与用人单位积极沟通,了解解除合同的原因,是否存在误解或可以协商解决的问题。同时,了解用人单位是否提供相应的安置措施,如培训、就业指导等。

3.领取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支付经济补偿。职工应在合同解除后依法领取经济补偿,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4.重新就业:在合同解除后,职工应尽快调整心态,积极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可以利用原有的人脉资源、提升自身技能,以便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工作。

5.社会保障:在失业期间,职工可以申请失业保险,保障基本生活。同时,积极参加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加再次就业的机会。

6.法律维权:如果职工认为用人单位解除合同存在违法行为,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在三项制度改革后解除合同的职工应保持积极的心态,充分利用政策资源,提高自身能力,积极寻求新的就业机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寻求法律帮助,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