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
要式行政行为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具备某种方式或形式才能产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如颁布行政法规必须以国务院令这种特定形式,行政处罚须有行政处罚决定书这种法定形式。还有行政确认、行政许可也是。通俗的可以理解为行政行为必须要一种方式或形式后才能实行。
非要式行政行为是指法律没有明确行政行为的具体形式,行政机关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各种形式的行政行为。非要式行政行为在行政法上表现的情况不多,一般出现在法律授予行政机关行使紧急权力的情况,例如行政机关紧急封锁、戒严、交通管制等。只要能够向相对人表达这样的意思,无论通过何种形式表现出来,都具有法律效力。
二、什么叫要式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法律行为?
要式法律行为是指必须履行某种特定的形式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它的内容包括行为人行为的合法性和成立条件的必要性,根据对要式法律行为划分的标准不同,可分为以下不同的几种类型。
不要式法律行为则指不要求采用特定的形式和一定的程序,而是由当事人自由选择任何形式都能成立的法律行为。
二者区别:
要式法律行为指法律规定应当采用特定形式的民事法律行为。《民法通则》第56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规定是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例如,根据《合同法》第270条的规定,建设工程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因此,订立建设工程合同的行为,属于要式法律行为。
不要式法律行为指法律没有规定特定形式,采用书面、口头或其他任何形式均可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合同法》第197条规定:"借款合同采用书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这个条款规定了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属于不要式法律行为,有没有书面形式的合同均可。而非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则属于要式法律行为,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三、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的划分标准经济法基础?
非要式法律行为是指法律不要求特定形式,行为人自由选择一种形式即能成立的行为,一般民事法律行为均为不要式行为,如所附条件成就,则可直接发生法律效力;
要式法律行为是指法律规定必须采取一定形式或履行一定程序才能成立的行为。如不动产的抵押登记,需在双方办理抵押登记后才产生效力。对于这类行为来说,即使所附条件成就时,还是需要经过一定形式或履行一定程序。比如说房屋买卖合同,就属于要式法律行为
四、要式法律行为与非要式法律行为举例说明?
首先你要弄明白要式法律行为与非要式法律行为的定义! 一个是需要有法律的特定方式,一个则没有强求规定 那么合同全部都是要式的,因为它要求必须以书写的方式!还有遗赠啊之类的 而买卖则没有这样的要求~
五、要式行为是什么意思?
要式行为是指某些动物在特定的情境下表现出来的固定的行为表现。这些行为表现被认为是与遗传有关联的,是动物种群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性行为。例如,母亲狗在产后会自动排列胎儿,以方便喂养和照顾,这是一种典型的要式行为。这些行为表现的固定性和确定性使它们在动物行为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此外,要式行为也可以在动物进化和生态学等学科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理解动物行为和适应性的进化过程。
六、五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根据要式行为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和要式行政法律行为。要式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设立、变更或者废止某种民事法律关系,必须采用某种特定形式才能成立和生效的民事行为。比如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到民政部门完成结婚登记后才具有法律效力。要式行政法律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某种形式实施才能发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比如,行政处罚必须制作处罚决定书,劳动争议仲裁必须制作裁决书等。第二,根据要式行为是否由行为人自由决定为标准,可分为约定要式行为和法定要式行为。约定要式行为是指行为人之间约定设立、变更或者废止某个民事法律关系必须采用某种特定的形式才能成立生效的行为。比如,在商事活动中,当事人之间经常会约定某些重要事项必须经过公证机关的公证后才能成立生效。法定要式行为是指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必须采用某种特定刑事才能生效的行为。比如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必须经过不动产行政管理部门的登记,比如建设施工合同、融资租赁合同、技术转让和开发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七、陕西信合手机银行为啥一直要验证?
为了保障您的资金安全,手机银行/大众版登录时,根据系统安全策略,可能需要输入短信验证码,无法取消。这是因为担心你银行卡信息泄露,别人登录你的手机银行。
温馨提示:刷脸、面容、指纹登录等方式都可能会遇到短信验证码的验证程序。
八、兼职合同是不是要一式两份都有盖章签字才生效?
你与培训学校签的劳动合同,应该是法人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公章需与合同签订单位名称一致。如果没有公章,签字人是法人也没问题,如果是其他人则需要加盖公章,没有公章需有权人表示承认才可以生效,但是你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学校发给你工资,事实上双方都享受了权利也互相履行了义务,合同事实上已经生效,单位不承认也没用,签字人的行为属于表见代理,单位有违约情况的,你可以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对你造成损失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